裘卫,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却开创了中国不动产交易的先河,而在他之前,史料上找不到任何土地进行市场交易的信息。
在古代,土地权属的变更,要么是血流成河的侵略战争,要么是分封,别无第三条路可走,而分封的对象都是王室的贵族,与平民百姓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但是,到了周穆王时期,裘卫开发出了除侵略和分封之外的第三条路。
裘卫是周穆王时期的一个小人物,裘就是动物的皮毛,卫才是他的名字,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得出,他们家所从事的工作和畜牧养殖皮毛等等有一定的关系,而就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居然开了不动产交易的先河,还把事迹铸在了青铜器上,也就是鼎上。
众所周知,在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是神圣的礼器,意味着权柄,是地位的象征,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因此只有天子,诸侯和王公贵族们才有资格使用青铜器,普通的老百姓与青铜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想都不要想,那为什么一个人微言轻,管理皮毛生意的小人物,怎么能一口气铸造了四个青铜器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边儿是一个接一个的励志故事,商业故事。
裘卫铸造的第一个叫卫簋(guǐ),簋是一个生僻字,北京东直门内,有条吃货一条街,用的就是这个字,名为簋街。
当年,年轻的裘卫去周王室应聘找工作,最终他通过了周王室的复试考核,得到了一份公务员的工作,担任丝裘这一职务。
这一次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新人很多,新人们集体办完入职手续以后,国家最高领导人自然要站出来,代表国家向诸位新同仁表示欢迎。
卫簋上的铭文就详细记录了裘卫受到周天子召见时所发生的故事,裘卫把这一里程碑事件铸在了鼎上,以示纪念。
第二个青铜器叫卫盉(hé),铭文记载说,周恭王三年三月,周天子要在丰邑举行建旗典礼,接见诸侯和臣下,诸侯在朝见天子的时候,需要佩戴瑾璋,并穿上华美的服装。当时的没落贵族矩伯,穷的叮当响,除了分封的不动产之外,什么资产也没有,而朝觐天子的事,他又躲不掉,没办法,只好向裘卫借。
由此可见,裘卫当时虽然是一个小公务员,但是处于管理皮毛生意的重要岗位,属于官小,权大的那一类人,估计裘卫还利用职务之便,私下做着小买卖,而且生意兴隆。
既然是借,那就要有抵押物,借瑾璋一件,双方商定以十块田做抵押,赤琥、鹿皮披肩两件,外加一块围裙,以三块田做抵押,双方还约定,到了既定还的日子,如果矩伯不还,这十三块田就永远抵押给裘卫。
注意,这里边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永远,一个是低压,这两个词并不违反土地禁止买卖的周朝制度,这个擦边球打的是堪称完美,狡猾的裘卫知道,窘困的矩伯只有贵族的头衔,却是早已经入不敷出了,矩伯即便有心将土地赎回来,那么天子继续搞朝觐活动,还是要找裘卫借。
这笔交易有点儿像穷人到当铺里去当家产,而对于矩伯和裘卫来讲,这一笔交易就是一笔死档。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裘卫把这件事儿详细的报告给了伯邑父、定伯等执政大臣,在众大臣的见证下,双方现场监督,交付田地,并现场支付了抵押物等物品,大事办成之后,裘卫便制作了卫盉这一件青铜器,以祈求保佑一万年享用。
在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所有权归周天子,诸侯是不允许随便买卖土地的。
但是富有冒险精神的裘卫,却能将身份高贵,口袋空空的贵族土地,以一个合法的手段给搞走了,可见小官吏裘卫不仅胆子大,而且聪慧过人。
西周时期的土地是整个王朝的政治基础,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并且有权把分封的土地收回来,重新分配,受分封的贵族是没有权利买卖土地的,记录在卫盉上的土地交易,是西周王朝走向衰落的标志,是裘卫家族发家史的序幕。
裘卫铸造的第三件鼎叫五祀(sì)卫鼎,也可以叫五年卫鼎。
到了周恭王五年,裘卫奉周天子的命令,建设工程,这相当于从周王室承包了一个大的土建工程,众所周知,但凡是大工程,就会涉及到拆迁工作,而这次的拆迁对象是当时的贵族邦君厉。
拆迁条件在一轮又一轮尴尬且友好的氛围中展开了,经过数轮的沟通,最终,裘卫用自己的五块田换邦君厉的四块田。
工程随即破土动工,如火如荼进行的十分顺利,眼见裘卫很快能利用自己有利位置的四块地飞黄腾达,拆迁户邦君厉心里头不平衡了,又感觉拆迁条件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开始组织社会闲散人员闹事,导致工程不得不暂时停下来。
裘卫只好找周天子和众多的大臣去申诉这件事,经过传证、核对,邦君厉承认了这件事。
执政大臣随后做出了最终的判决,双方签订的拆迁协议真实有效,理应按照执行。
同时要求邦君厉遵守契约精神,并让他立下了誓言,永不再违约,否则将予以严厉的惩处。
这一件看似普通的商业纠纷,为什么要铸在鼎上呢?
奥秘就藏在那洋溢着喜悦气息的铭文中,这件事情的重要意义在于有钱但身份地位颇低的裘卫,一举打败了贵族身份的邦君厉。
裘卫铸造的第四个鼎叫九年卫鼎,铭文的记载,更让人不能小看裘卫,鼎上共19行195个字记录了裘卫和矩伯的另一次交易内容。
周恭王九年九月,周天子举行了盛大的接待礼,接见他国国君派来的使者。
矩伯为了参加典礼,又向裘卫借了一辆好车以及一些配套设备,这一次要求大家带夫人去,夫人去大场合,自然不能穿的太寒酸,于是又像裘卫借了一些漂亮衣服和饰品,这回抵押物是一大片的林地,还是不再归还永久抵押。由于有了上一次友好诚信的交易基础,这次交易双方独自完成皆大欢喜。
裘卫将自己人生轨迹中的一些重大事件浇铸在这些青铜器上,仅凭他记录的内容,为后人留下了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财富,就值得称颂。
当年裘卫的意图,在于制作青铜器,为子孙留下他光宗耀祖的业绩,让子孙们永远牢记家族的荣耀。
而正是他的这个特殊举动,意外的让我们今天了解到几千年以前的故事。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雄霸一方的伟大时刻,也经历过若干次的民族灾难,但是我们的文明始终能够延续5000年而不断绝,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上有众多或大或类似裘卫这样的小人物,为我们记录了这一切,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一次又一次的浴火重生。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