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洪银兴近日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孙冶方大讲堂”,围绕“以新型城市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专题讲座。
洪银兴表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需要城市发挥好现代化中心的作用。与之相伴的是两个概念的更新:一是城镇不能代替城市,二是城镇化不能代替城市化。这为学界研究城市化提出了一个新课题:现代的城市化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城镇化在中国的由来,洪银兴介绍,由于当时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缺乏足够能力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低成本、加速度的城镇化道路,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农民离土不离乡和就地转移是这一道路的主要特征。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化已基本到位,中央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关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还关注留在农村的农民如何实现市民化。
“城市化不同于城镇化。”洪银兴指出,城市化并不限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问题。相较于推动农民进城的城镇化,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集聚经济,他将城市的功能概括为五个方面:集聚各类市场、集聚人口、集聚经济发展要素、集聚每个时期的主导产业、充当一个地区的发展极。
洪银兴认为,迈向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城市化主要涵盖四方面内容:一是强化城市的发展极功能;二是克服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等问题;三是强化城市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节点;四是推动处于农村范围的城镇城市化。
洪银兴强调,城市化水平对于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因素。第一个因素是人口密度。人口越多,城市就越有竞争力,产生各种需要,分工就会进一步发达,发展机会也随之增加。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占大多数的中等收入人口能够引领现代生活方式,推动消费升级。第二个因素是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业竞争力,城市主导产业的差异导致了要素集聚能力的差别,因此需致力于推动现代产业同城市现代化融合发展。第三个因素是中心与外围的一体化程度。尽管从单纯的现代化指标看,目前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指标明显高于其周边地区,但不能据此认为中心城市就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应要求周边的外围地区能承接大中城市转移的制造业和居民。第四个因素是城市的创新能力。在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城市成了科技创新的中心。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尽管与其创新资源的多寡有关,但这并非决定性因素,每个城市都有实现发展的机会。
基于上述因素,洪银兴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下的新型城市化概念、城市发展理念以及实现路径。
新型城市化,本质上是涵盖城市治理模式、居民生活品质、城市价值定位三方面发展转型的城市现代化。城市的价值可概括为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三方面。以往的城市化建设和城市规划主要关注城市的经济价值,而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城市化,应以提升城市的整体价值为内容。除了要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还要根据产、城、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的思路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在这一系列结构调整中,应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以县城为载体规划新城市,推进城镇的城市化,引导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进入城镇,引导社会资本在城镇建设现代商业设施,使得城市范围中的城镇具有城市功能,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得以承接城市转移的产业和农村转移人口,并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洪银兴进一步指出,新时期应着力以市场化、国际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化。随着农村城镇的迅猛发展,中心城市作为工业中心的作用相对下降,现代意义的城市市场建设,需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城市,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建市场,以城市数字化水平提升推进城市整体价值提升。同时,随着市场概念的变化,城市商贸中心的功能正逐步被电商所取代。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城市的科技功能作用在增强,通过信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城市的文化、教育、医疗、创新研发中心地位将越发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