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2022年下半年,上海最实用的购房建议
我是沪叔,拥有多年上海房产研究和投资经验,长期持续关注上海地区的楼市信息,熟悉购房政策、买房策略和学区房信息,欢迎关注及交流。
以下上海购房答疑内容,来自公众号沪叔说房的粉丝精选提问:
提问:沪叔您好,我在上海工作几年了,身边朋友陆陆续续再上海买房安家了,但是她们有的跟我说买完房就后悔了,说当时买房冲动了,问题没有考虑全面,想问在上海买房自住的话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沪叔:你好,购房者在购买自住房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购房者对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不清晰,第一次买房如果过于草率每当发现问题时,未来置换还要额外付出税费和时间成本。
其次,买房前对房产的功能性、客观价值认识不足。
最后大部分购房者都会有的通病就是,预算有限但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得不到满足。
想要买到适合的房子,有一些使用的技巧:
1.在自己有限的预算下要学会合理取舍,首先明白在上海各阶段预算可以买到什么样的房子,300-500万的总价段,新房、次新房只能买在外环甚至郊环外,如九亭、南翔、顾村公园都是典型的上车板块。500-800万的总价段,可以买到功能性比较好的三房了,带一个不怎么差的学区,但无法买到最优质的学区或者区位,此类刚改住房的代表区域有三林、莘庄、上大等板块。800-1200万的总价段,已经可以买到对口顶级学区、但不那么新的自住房了,如大宁、新江湾城、碧云等板块;对学区要求不高的,能在市区范围挑挑拣拣一些宜居社区,如天山板块。1200-2000万的总价段,可以买到优质学区+好地段的精品小区。
2.从区域,配置,到户型从大到小的方面,全面,可观认识房产的功能。
3.最重要的时清楚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居住喜好和配套偏好都大不相同。对于大多数自住买房人来说,通勤都是最优先考虑的,我们建议在距单位1小时以内的通勤范围购房。
提问:沪叔,你好,坐标上海,上海的房价最近怎么样呢?现在想要入场买房合适吗?工作稳定,也有一些存款,想购置一套优质一点的房产用于投资,应该怎么做比较好?能不能分析一下上海楼市未来发展情况?
沪叔:你好,整体的房价地图已经逐渐形成,各个板块的价格也已经大体固定。此外,伴随着新房价格地图的出现,一二手倒挂的现象也开始明确。上海地区核心区的楼盘热度要远高于郊区;未来上海的积分也会进一步出现分化,远郊的没那么热,核心区的会持续热。而随着房价地图的形成,积分地图也会逐渐形成,积分会把购房者引入不同的领域。上海目前购买力最强的依然是拆迁户及高学历人才,不同的人对楼市的感知也不同。详见内部资料《价值百万的板块选择逻辑》。
提问:沪叔,我计划是今年把房子买了,有点不知道该先做些什么,我还是先请教一下老师买房首先要注意哪些问题?
沪叔:你好,以下五条买房建议可以牢记:第一条,注重通勤时间。对于年轻人来说,上下班通勤花费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想要迅速超越同龄人,就要更加注重效率,珍惜时间。买房时要把通勤时间作为一个重要参照因素,市区的老破小与郊区的远大新相比,虽然居住体验不高,但在市区居住能极大减少通勤时间的耗费,所以建议买房尽量选择离上班地点距离较近的市区。第二条,善于利用二手房中介。中介虽然以利为先,但不得不承认中介会极大减少我们看房的工作量,在摇号前多关注中介新推出的二手房源,一旦新房摇号没摇中,可以联系中介迅速预约谈判,最大程度地保证自己能买到房。第三条,不要过分看重精装交付的房源。买房时关注点应放在周边交通、商业、教育等配套上,精装交付是溢价,对后期保值升值的影响作用远不如房产地段、配套等条件。第四条,房住不炒。这一点既是楼市主旋律也是购房者应谨记的,房子最重要的属性是居住,楼市不断加紧调控是对炒房者不断敲响的警钟。第五条,降低期望。买到房才是最实在的,结合个人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房子而非最好的房子,适当降低预期,才会有更多的购房选择。
提问:沪叔,你好,外地人,目前因为工作原因调过来上海,比较看好上海楼市,想买一套房子投资,关于上海购房资格我还没弄明白,可以详细解释一下吗?怎么样能获得上海购房资格?如果没有房票,能不能考虑不限购区的房子?
沪叔:你好,获取购房资格分本地人和外地落户两种,有本地户口即有购房资格,非本地人,落户有四种方法:应届生落户,在上海上学,毕业工作后交六个月社保即拥有上海户口;人才落户,同样可以通过短暂工作进行落户;积分落户,积分落户系统攒够分数即可落户;投靠落户,夫妻投靠、亲属投靠皆可。不落户也可通过社保获得购房资格,但时间较长。外地人获得购房资格可以通过户口或社保两种方式,很多城市开放落户,只要学历尚可,交社保即有户口,买房也不成问题,尤其硕博学历。不能迁户口可以通过在选定城市交社保,积累年限达到要求后即可获得购房资格,部分楼盘通过交社保等资格的方式提前敲定交易,这样是有风险的,建议慎重考虑。相比限购区,不限购区价值更低,建议优先选择限购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