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初开始,关于上海的各类消息就一直占据了全国各地群众的手机屏幕。一个月过去了,今天就来说说我个人的直观感受。上海相关机构办正事的方法与手段不好评述,但辟谣能力之强尤其突出、辟谣效率之高出乎意料,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资深网瘾青年的我,每天可能要花上4、5个小时在网上资讯海洋中遨游的吃瓜群众。很多时候,无意间刷到的上海有关消息,总是能先看到辟谣的信息。然后为了了解前因后果,才特地去搜索相关被辟的消息。在群众接收到不正确的信息前率先辟谣,这样的事情可以说,自上海开始还是破天荒地独一份。但是这样略显讽刺的现象,却让我在对上海发生种种不理想的现象,产生不好的观感后,居然开始生出了一份奇妙的信心。你看只要他们真心想做,很多问题都能及时敏锐地觉察到,甚至能够在问题出现前,缜密周详地超前做好准备,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近些天来,又有一条关于上海的消息,被冲上了热搜。正在居家生活的广大上海同胞们,他们除了日常吃喝拉撒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做些什么呢?
翻开某音等短视频平台,大部分普通上海银的日常,多是“没饭吃”、“要抢菜”的主题。在基础生活得到很好满足的少部分人视频中,更多地表达的是岁月静好和美好畅想。然而能够真正展现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肯定不是公开面向大众的视频平台,而是微信、浏览器等私密工具。那么在这些隐秘的角落里,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在上海实施封控管制后,各大网络搜索涉及“移民”的查询次数暴增。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自4月3日官方宣布“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后,微信上海当天移民的整体搜索指数上升440%,视频相关来源也暴增1455%。而百度数据资料也显示,近期搜索移民热度方面,全国省市排名第一的正是上海。自今年2月以来的“移民”搜寻量,上海一直位居中国榜首。其中有关“移居加拿大条件”的搜索量,更是激增到峰值,环比上涨2846%。
与大部分临时抱佛脚还在观望的人不同,少部分精英已经开始实施逃离计划。4月13号,阿里技术副总裁贾扬清,在经历了所谓的封锁、食物短缺、社交媒体混乱,找到了一个“有关系”的人拿到通行证,坐在货车的后座,以“心照不宣”方式通过检查站,逃离了上海,回到了美国。在到美的第一时间,老实呆着还不行,还要幸灾乐祸地发了条阴阳怪气的动态。
发生这样现象,倒是没有让很多人感到太过惊讶。“有困难找国家,国有困往外跑”,毕竟这份操作本身就挺上海的。阿拉上海银,欢喜喝咖啡,现在上海不方便喝咖啡,跑去咖啡原产地,这个原因很合理吧!
为什么这个地区移民意愿相较其他地方显著要高呢?这还得从上海的由来,开始说起。
1843年11月17日,根据《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自此中国对外的贸易中心,也由原先的广州逐渐转移到了上海。原本仅仅只是渔村的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中最不发达的地方,为什么会比南边有贸易基础的大城市广州发展还要好呢?
笔者曾听过一个模糊的讲法,那是因为当地居民普遍对于洋人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在通商之前曾有艘海外商船,想要与国内接触,但行驶至南边的广州港口时,被拒绝上岸。无奈之下,只能沿海而上,直到上海。与排外的其他地方不同,当地人们倒是欢天喜地,不仅同意商船靠岸停泊,反而乐意提供住宿餐饮贸易等服务。纵使通商之后,上海以外的其他四个口岸,面对屈辱条约的产物,在官府和居民的同心协力下,外商经营均不顺利,对于划地建屋、开展商贸等事,层层设限、多加阻拦。唯独上海一地,进展较为顺利。于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自然那些洋人喜欢往上海跑。当然这只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但是上海人对于外来事物的亲善和向往,那是毋庸置疑的。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乔治·巴富尔,选中上海县城北门外靠黄浦江地皮,开始建设租界。在事情办完后,这位领事的感觉是怎样的呢?在某度百科里,是这样描绘的,“感觉堪比第一次同女人上床,一通狂泄之后的滋味,简直爽极了,而且太有成就感了。”
这位英国领事是如此看待上海开埠一事,而当时的本地人又是如何对待这位洋大人呢?这位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领事,在入住上海后,他的住所立马就成为了观光景点。城里的居民整日川流不息地前来参观,最后还是巴富尔不堪其扰,所幸叫仆人关上大门,谢绝见客。
正是在这样的友好氛围下,不断有更多的外商持续涌入上海,随着港口、贸易的繁荣,带动当地金融、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工业技术的进步。再加上多年的战乱,浙江、江苏、安徽多地的富人,由于时局动荡,不断涌入上海。历经了170多年的发展,这才塑造出如今上海独特的味道。
本就是各地移民汇聚的上海,本就是乐于通商的口岸,对于移民出国自然也有天然的亲切感。
然而,历史总是轮回!
正如当年的乔治将围观的群众拒之门外一样,移民热搜榜上的新加坡,在近期也将移民的资金门槛默默提高,从原先的1500万提高到1个亿。当然这也会直接导致,很多想要回到自己精神故乡的某些人,他们的移民梦就要破碎。
至于上海解封后究竟会不会出现移民潮?欢迎大家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