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个很漂亮的爱情电影,叫《闰年》,里面有两件事印象深刻。
第一是,马修真的是帅到流眼泪。
Mr. charming
第二是,世界上竟然有“把正在卖的房子摆设的美美的,高价卖掉以后再把家具收回来”,这种闻所未闻的工作。
当时深不以为然。
看房子嘛,主要看户型和楼层就可以了啊,横竖都能住。谁会关心里面放的是 Mies van der Rohe 的巴塞罗那椅,还是一个普通的牡丹大花沙发?
直到我自己开始买房子,才知道打开房门后,那目之所及的瞬间,会对你的心理预期产生多大的影响。
比如两年前,宝钢曾经拍卖过三栋楼,当时给出的价格是它所在板块的洼地。
一个刚入行的中介带我去看了一套,天花板奇低、房型是个奇怪的圆弧、电梯也老每次进去都想给自己买个保险,阳台外面是个小学校,感觉会很吵,第一感觉就是鬼才会住在这里。
中介反正对这里也不熟悉,没多做解释,于是我当时就放弃了这个房子。
三个月前,我想入套学区房,相熟的中介又给我介绍了这个小区,于是二进宫。
这次他带我去看的是套精装房,我这才知道,原来之前看的客厅天花板低,是因为里面有中央空调;房型虽然是个弧形,但是可以保证卧室和客厅全部都朝南,电梯已经全部翻新过了,阳台那个学校竟然是个一流的九年制公办。
一问价格,已然翻番。
所以说,房子拥有一个好品相,以及遇到一个靠谱的中介,都是你能否暴富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了,国内目前少有“公寓摆设师”这个职业。
而房产中介这个行业又因为准入门槛极低,三教九流各色人马都有,故整体素质良莠不齐,好坏难辨。
今天就说一说上海的房产中介鄙视链。
按顺序排列,其管控房源势力范围逐渐增大,但专业度也会次第降低。
没有评判好坏,只是陈述一些真实的故事。如有中箭,请自行拔出。
市中心老洋房中介
市中心的老洋房中介们,生活状态已经无限接近于外企白领,处于房产中介鄙视链顶端。
其统一特点就是,虽然是住在8平米不到的合租房,但打开窗就能看到长乐路满街的落叶,出门就是上海图书馆,看书喝咖啡吃牛角面包都是日常生活。
我认识一个静安寺附近的洋房销售,讲流利的英文,穿chanel,背LV,喷祖马龙,涂dior口红。
手里的客户非富即贵,case都是以千万为单位进进出出。
在他们的眼中,低于800w的房子都属于小户型,50年以内的都是新房。
故房子不分年龄,只看品相。
并且对于自己所推的房源,有种迷之爱恋。朋友圈里永远不会出现,“今日推荐”“本周必卖”“学区未用”等中介必用绿底白字图片。
而是常德公寓的楼梯弧线,西摩别墅的纯铜门把手,永嘉洋房里的老壁炉,以及装修品味足以登上architecturaldigest杂志的房源美照。
跟房客的交流状态,向来是非诚勿扰,如果你没有找房的意愿,他们永远不会主动联系你。
上海本地中介
上海本地中介有三个特点:穿polo衫,带金链子,骑摩托车。
虽然表面的生活质量赶不上洋房中介,但中介铺面大多是其自有产业。夫妻一起看店,再雇个财务兼跑腿的老阿姨就足够,生活舒适又有烟火气。
我某次帮朋友租房子,连锁中介带着去看了一套房报价2200,朋友嫌贵。后来路边随便找了个本地人开的小中介门面,大叔讲一口上海话,很巧地又带我们去看了同样一套房,报价竟然只要1800,朋友当即签下。
而且本地中介,只做方圆一公里内的步行可达小区。
且对于里面的房东们异常熟悉,从职业到家庭收入如数家珍,宛如住在人家的保险柜里,因为这些房子就是十年前经他手卖掉的。
比如我某次看同一套房,外地中介跟我说的是这个房型好啊,房子争气啊,装修漂亮啊,所以价格一分钱不讲。
本地中介说得是,这个房东是个飞行员,脾气比较暴躁,不怎么搭理人,平时爱打游戏…… 他爸爸也住在这个小区,跟我是麻友,之前房价低的时候一口气买了三套房。现在出掉是想升级到更高品质的小区,但是他还没看好下家,所以现在不急着卖,故一分钱不讲。
虽然都下了同样的结论,但是说服力度瞬间就不一样了。
连锁中介经理
连锁中介的经理们,在上海基本都是从业十年以上。
大多数都是已婚已育,且妻子全职带着一儿一女。有家底的早早就买房了,家底少点的就在老家买房,其统一特点就是有车。
开现代的手下大概管理了十几个人。
开本田的大概二十几个人。
开宝马的,手下大概五十几个人。
虽然他们也穿西装打领带,但都远离了地摊货的差品味。
对于房源和各种租售流程都比较专业,态度不卑不亢。开口不会直接就推荐手里的笋盘,而是在看似闲聊的十个问题里,探明你的真实需求和购房能力。
比如家里如果有老人和小孩子,会尽量推荐三楼以下或者带电梯的房源;比如你的预算比较低,会推荐房龄稍长或者西边套的房子;比如睡眠比较差,就会推荐远离马路的房子。
基本上带看三套房,套套都能击中你的灵魂。
我们买第一套房的时候就比较幸运,进了一家连锁门店碰上了一个靠谱经理,三天内就买好了适合当时生活状态的房子。
而且后来买另一套房子的时候,差点被骗。也是这位经理及时拉住我说,“这个房子问题很大,后面有连环抵押贷款,所以不建议贪图便宜买下来。”
后来这房子还是被卖掉了,但没过几个月,就听说买家跟中介正在打官司中。
刚入门的小中介
作为鄙视链最底层的刚入门小中介,则是最容易辨别的。
穿簇新的皮鞋,一水的西装,站的笔直,面貌清澈,眼神单纯。
会习惯性强迫自己外向热情地帮你递鞋套,拥有一辆崭新的小电驴,开口闭口都是“姐”。
对于一切做低房价、假离婚做首套房、中介费打折等违纪行为,都义正言辞绝的拒绝。
他们一般不太会察言观色,会把自己所知的一切房源,一股脑的全部推出来。
三小时看10套房,总有一套适合你。
但是对于小区环境又不是特别了解,关于房源信息的唯一认知渠道,就是房东的电话口播。
我印象特别深刻,某次去看一套房子,是个五楼。装修看起来还可以,又是很不错的学区,房东说是准备卖掉房子跟女儿相聚美利坚,价格也很美丽。
中介弟弟一脸憨厚,还跟我说了几个bug。比如阳台形状有点奇怪,厕所是暗卫,房龄比较老。“但没关系,有一个单元,住户们集资把大楼都整修了一通,看起来就像是高端会所,特别大气!待会儿我带您去看看。”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敲门,是楼下的一位住户大爷。他进来就跟我吐槽,这房子虽然不是顶楼,但是阳台非常容易积水,外墙还漏水,当年简直是个豆腐渣工程。下水道常年失修,房东一洗澡,他楼下就跟着下雨,房东光赔钱给他装修天花板就好几回了。
“哦对了,前年我们对面这个楼”,大爷指着对过的天台处,“装修的时候安全措施没做好,工人做窗户的时候失足摔死了。”
说完一通,大爷跟中介弟弟慈祥的嘱咐,“你们这些年轻人,卖房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啊,不然就是坑了别人。”小弟一脸蒙逼的全盘说好……
我写这篇文案的时候,还翻了翻此房源,至今未售出。不知道是大爷锲而不舍的上楼给房客们讲故事,还是中介弟弟良心发现,弃售了。
买房卖房租房找房这么多年,我曾经遇到过无数中介,他们有善良的、勤奋的,也有奸诈的、愚蠢的。
但在国人的眼中,中介的集体画像,就是个“带看房的”和“代办手续的”等讨厌的、暴利的、但不可或缺的样子,他们根本不值得尊重。
你去篱笆的房产板块上看看,会发现大多数关于“中介”的关键词,都充斥着“黑心”,“投诉”,“骗子”和“骚扰电话”等主题。
出现这样“职业不被认可”的问题,原因其实是双方的。
一个是大多数中介从业者,对于自己的定位仅仅停留在“倒卖信息”这个层次上;一个是当下社会,还没有意识到“咨询”的价值。
其实真正具备专业精神的中介,应该被称为“置业顾问”。
他们会帮客户节省极大的体力和时间成本,迅速找到最合适的房源,改善客户的生活环境甚至于家庭关系。
就像美国人类学博士Wednesday Martin所说的一样,
一个厉害的中介,是你在纽约上东区找到好房子的敲门砖。
希望有一天,我国的房产中介行业,也能够变成像日剧《卖房子的女人》所描绘的那样,是个和医生、律师一样,可以“影响着别人的人生”的工作吧。
《卖房子的女人》里,客户是酱紫评价自己的房产中介的
猛击小程序,全球最时髦家居好物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