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2023年3月27日,一场关于松江棉布历史与东西方“棉织品”的非遗文化体验展,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图书馆内举办,以此促进“松江棉布”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
本次“ZHI织者的指心——‘松江棉布’非遗体验展”走进大学,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与松江布艺馆携手,聚焦非遗历史与布艺美学,在高校范围内传扬松江棉布技艺。主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江棉布”作为展示核心内容,展出的松江棉布及其制品多出自民国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旨在通过松江棉布历史图文、实物展示、纺织工具及新时代文创推广等内容,带领观众回顾松江棉布历史变迁,推广和展示松江棉布非遗文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负责人张礼骏老师介绍,本次体验展以松江棉布为叙述主体,串起历史、现在与未来,共分为四个版块:织(与历史),致(与国际),植(与上外),制(与现在)。全面展示了松江棉布从种子到成品的织造过程、松江棉布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紧密联系、外国语大学和非遗文化的独特连结……现场展中,师生观展人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纺纱织布技艺,体味一经、一纬在指尖的流动感,感受“松江棉布”跨越千年的魅力。
“松江棉布”泛指松江及其附近地区出产的棉布,相关纺织技艺已于今年入选松江区非遗名录。江南地区民间历来盛传“买不尽松江棉布,收不尽魏塘纱”,松江棉布的美誉由来已久,在明清之际就广受欢迎,与董其昌代表的松江书画,共同反映了古代松江繁荣昌盛的社会经济文化。
3月27日,“ZHI织者的指心——‘松江棉布’非遗体验展”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 松江布艺馆的传承人携带上海本土的纺车和织布机及松江棉布制作的服饰和文创产品等,现场向师生们展示松江棉布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松江棉布的细密精美让上外师生颇感赞叹。
来自上外国关学院的杨祺在体验制布及试穿松江棉布服饰后表示,自己从未如此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布艺传统从电视上的纪录片到了校园生活中,有趣实用的体验令她收获颇深,感悟良多。学生们期待这样别出心裁的立体化课堂,以培养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松江棉布制作而成的服饰与文创产品,在保持浓郁乡土气息的同时,也变得年轻时尚。
为更好地拓展松江棉布的国际视角,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中心负责人张礼骏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中外学生上了一堂“实践示范课”。学生们感悟松江棉布非遗故事中点点滴滴的织者之心,了解外国文献中对松江棉布、松江纺织技术的记录、松江棉布的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松江棉布如何通过海上丝路的一经一纬架起东西方交流桥梁。
上海外国语大学“非遗记译与传播”团队,自2019年起开始在我国各地进行非遗项目调研,制作的多语种非遗宣传片境外播放量超百万,译名册上线中共市委宣传部主办平台“IP Shanghai”。团队启动“松江棉布”非遗项目,重走“黄道婆之路”,关注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统棉纺织技艺,记录松江棉布申遗经历与西传历史,打造上海非遗文化IP。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图片编辑:蒋迪雯 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李茂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