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第26届房地产投资展览会 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时隔三年,高盛全球宏观论坛重回香港线下,外资对中国市场更为乐观,建议高配 A 股与港股 尿素企业半月反弹约200点 3月内价格或震荡上扬北向资金昨日净卖出50.97亿元,贵州茅台、隆基绿能遭抛售(名单)北向资金本周净卖出超41亿元,净买入牧原股份近10亿元(名单)排队提前还房贷?银保监会发声了广州塞车登“热搜”?“甜蜜的烦恼”重回一线城市,中国经济活力加快恢复兰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灵活就业人员可

时间:2023-02-26 23:19:26来源:网络作者:147小编点击:
财联社 2 月 22 日讯(记者 成孟琦)作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宏观经济活动,高盛 2023 全球宏观论坛时隔三年重回香港线下。高盛经济学家就 A 股与港股潜在回报、中国消费增长、房地产发展、海外资金流入、居民超额储蓄等备受关注的议题给出独到的观察。

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当下海外投资者比国内投资者更为乐观,高盛对待 A 股与港股都建议高配,未来十个月,两个市场都有约 20% 回报。从中长线投资或者资产配置的角度看,A 股机会更多。

预计 2023 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由去年的 0.5% 加速到今年的 8.5%,而高盛对中国 2023 年全年平均经济增长的预测为 5.5%;预计中国房地产将呈现 "L" 型复苏,可能不会有 "V" 型反弹。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表示,根据高盛估算,中国居民去年年底有超 3 万亿人民币的超额储蓄,但基本假设是居民难以动用此部分超额储蓄。

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与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

外资对中国市场更为乐观

近期走访过中东、欧美的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认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较为乐观,外资也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中国资产的态度。

据高盛统计,截至 2 月 17 日,北上净流入今年已达 220 亿美元,而 2022 年全年北上净流入资金合计才 130 亿美元。刘劲津表示,去年 11 月高盛曾对北上资金净流入做预测,预计全年大约金额是 350 亿美元,但是过去两个月已经达到 220 亿美元,这意味着去年的展望面临上行风险,反映出海外投资者对 A 股较为乐观。

从外资对冲基金主动型基金及中资主动基金仓位来看,海外对冲基金加仓中国最为明显。

过去 3 个月,高盛海外对冲基金客户对中国股票持仓占比已由 7% 反弹至 14%,处于有记录以来的高位;与之相对,海外主动型基金对中国股票态度仍较为保守,仍低配 420 个基点,较历史均值低 50 个基点;而中国公募基金现金占比仍处于 14.5% 的历史高位。

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一是中国去年增长基数低,从 GDP 增速来看,中国将是今年全球的亮点,而海外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可能呈回落态势;其次,经过研究过去两年全球 36 个股票市场疫情政策放开后的表现,平均放开三个月内会有 10%~15% 回报,与中国 A 股表现大概一致。

外资观点已由悲观改变为乐观

外资长线基金目前仍低配中国股票 420 个基点,较历史均值低 50 个基点。刘劲津认为这是因为中国股票过去两个月涨幅快,而长线基金仓位并没有跟上涨幅,但外资观点已由悲观改变为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投资者都对美国股票较为谨慎,当前标普 500 市盈率达 18.5,总体看来美国股票估值较贵却回报不高,同时面临衰退风险,海外投资者需要寻找非美国股票做全球配置。而中国市场兼具低估值与较高盈利增长,同时政策向好,是今年的一大亮点。

如何看房地产复苏、消费与通胀

外资对中国的关注点围绕在宏观政策与行业监管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抱有极大的信心。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高盛对中国 GDP 全年增长预测从过去的 3%,连续提升两次至 5.5%。

闪辉分析,预计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达环比年化 9%,而消费将扮演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从 2022 年第四季度开始,除农业外,各行各业都有较高的恢复空间;另一方面,不管是商品消费还是服务消费的居民消费在去年四季度皆出现低点,今年将会有较大恢复空间。

从重要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消费的追踪,高盛发现由于起点太低今年将会产生比较亮眼的增速。如 2023 年元旦旅游人数只占 2019 年同期的 35%,但春节期间的消费已升至 2019 年同期的 70%,从 35% 上升至 70% 已是翻倍的增速。

对于房地产行业,闪辉预计将出现 "L" 型恢复。长期来看,坚持房子是用来居住属性,同时中国人口未来不容乐观,因此房地产不会有特别大的上升空间,也意味着房地产复苏不会出现 "V" 型反弹。

通胀方面,闪辉发现全球经济主体放开后通胀都呈上升状态,尤其是核心通胀或服务业通胀,但中国整体 CPI 并没有很大的通胀风险威胁,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猪肉周期、能源价格上升程度和去年不一样,分解后发现核心通胀或服务业通胀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