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盘点时,今年中国科技依然让世界瞩目。近日,英国《卫报》发布了由科学家选出的2022年度十项重大科学进展,中国两项成果入选。此前,《科学》杂志评选的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中,中国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培育的多年生水稻入选;《自然》期刊公布的“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的年度十大人物榜单中,北京大学青年科学家曹云龙入选;“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北京居榜首,中国有4座城市跻身前10榜单,20强榜单中国占8席。
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说明中国科技成果越来越具备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走到世界科技舞台的高光区,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成为全球创新高地。当前,我国国民经济规模和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均居世界第二、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居世界第一,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显然还有不少提升空间。如何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从国际形势看,中国科技发展必须立足于自立自强的基点之上。当今世界,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牢记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中国空间站、中国天眼、北斗导航,每一件令国人自豪的大国重器都凝聚着自主创新砥砺奋进的心血;先进核电、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掘进装备、高速铁路、杂交水稻,每一项跻身世界前列的高端产业都闪耀着不懈努力勇于竞争的光辉。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途上,我们依然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并且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技需要高水平自立自强,同样也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重大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球协作,以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中国空间站、中国天眼,都面向全球科学界开放。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一向反对“零和博弈”思维,秉持“合作共赢”理念,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从不吝惜与全人类共享创新资源。面向未来,中国科技事业将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全球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共同应对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挑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纳入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新征程上,中国将逐步成为全球创新发展的领导者之一,以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