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载有数千吨玉米和植物油的AK Ambition号货船从乌克兰抵达黎巴嫩北部的黎波里海港。图为工人将粮食从货船上卸下。
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确立为今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旨在给国际社会敲响粮食安全警钟,推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团体等多利益攸关方协调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受俄乌冲突升级、气候极端化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负担日益加重,阻碍了全球粮食体系的良性发展,多数国家面临粮食供不应求的生存困境,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重度粮食不安全人数较2020年增加约7360万,其中亚洲重度粮食不安全人数增加约3750万,非洲增加约2150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增加约980万。可见,粮食不安全问题在发展中地区已呈区域性聚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公布的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的饥饿预警国家都集中在这一地区。以粮食安全为特征的民生赤字已成为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
综合来看,当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主要是由于粮食供应链受阻。一方面,从粮食供给来看,全球粮食供不应求的趋势仍在蔓延。在2020/21年度,全球除大米产量高于消费量之外,小麦、玉米、大麦、高粱等谷物的消费量分别比生产量高755.4万吨、1461.3万吨、144.2万吨、28.1万吨,供需结构严重失衡,导致战乱和贫困国家的粮食供给率下降。
粮食供不应求是由多重因素所致,其中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造成的粮食运输困境加重是造成供需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例如,2020年世界谷物产量相比2019年虽增加了1.3%,但全球饥饿人数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1.18亿,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交通运输业停摆,导致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粮食数量下降。在今年2月俄乌冲突升级后,基于优先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现实考量,限制粮食出口成为国家预防粮食危机的主要策略,土耳其、印度、哈萨克斯坦、阿根廷等国都收紧了粮袋。乌克兰也因黑海运输线路受阻,导致粮食无法外运。尽管在7月,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和联合国四方共同签署了黑海谷物出口协议,帮助乌克兰粮食加速流入国际市场,但俄罗斯粮食出口仍面临西方国家在保险和船舶运输等方面设置的隐性壁垒的束缚,导致俄罗斯粮食产能无法在国际市场上完全释放。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受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全球营养不良人数将在2022-2023年间增至800到1300万。
另一方面,从粮食获取来看,全球粮食购买力降低。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全球GDP年增长率在2020年跌至-3.3%,2021年虽有所增加,但也仅达到5.8%。没有经济基础作保障,国家就缺少了购粮的能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由乌克兰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粮价上涨,无疑将加重粮食进口国的购粮负担。
例如,斯里兰卡今年5月的通货膨胀率已达39.1%,食品通胀率高达57.4%;乍得、尼日尔和塞内加尔的小米和高粱价格,在今年3月至4月期间,同比涨幅均超过20%;埃及的食品通胀从1月的12.5%增至5月的24.8%,等等。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9月数据,谷物价格指数在连续数月下降后再次出现反弹,平均数值达147.8,环比上涨1.5%,同比上涨11.2%。这将加重粮食进口国和粮食受援国的供给压力,也会降低妇女、儿童、农民等脆弱性群体的粮食获取力。
在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国际背景下,各国应以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客观需求为立足点,跳出因地缘政治博弈和地缘经济对抗而形成的粮食安全治理的小圈子,实现粮食去地缘化和去武器化,共同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同时,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还应持续扩大在农业发展援助和发展合作等方面的合作领域和合作规模,赋予脆弱性群体更多权能,帮助后发国家提升农业自主发展能力,共同助力联合国2030零饥饿目标的实现。
作者:张帅(作者系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宋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