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0月18日电 题:斜杠院长王勇:上海为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样板
作者 王笈 徐银 康玉湛
上海观众熟悉的初代眼镜哥哥;经典音乐普及项目星期广播音乐会的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被称为斜杠(指代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院长的上海市侨联副主席王勇,谈起上海的文化发展如数家珍:一大批硬件重新投入,以及有了更多努力推广文化的教师、艺术从业者、社会工作者,你会看到这十年上海在文化方面的奋进确实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王勇,大学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攻读博士学位,远赴德国深造。我没有留在德国,而是回到中国后把我的导师也聘回了国内,成为我的客座教授。在王勇看来,学术交流的过程可以很灵活,优秀的留学生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把学习到的东西带回祖国,进一步放大其价值和意义。
在此之后,王勇经历了多次身份上的转变,对上海的海派文化特质感触愈深。城市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当经济上升到某一程度时,文化也会到达一个高度。上海是一座文化非常‘混搭’的城市,有着鲜明的海派文化特征,想要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度。
但是,上海做到了。
2017年,上海文化圈沸腾了。大世界、百乐门、上海大戏院等一批老牌文化场馆盛装归来;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宛平剧场等一批上海重大文化设施走出蓝图,陆续开工兴建或改扩建,把行业职能的专业化与社会功能的复合化融为一体;新出台的上海文创50条在影视、演艺、艺术品、文化装备等不同产业发力,推动上海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等。
文化不是割裂的,而是有一定延续性的。王勇感慨,近十年上海的剧院数量、演出体量明显提升,2017年刚好是这十年的中间点,在前期诸多投入获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后5年又有了更完整的规划。文化工作分为‘硬件’和‘软件’。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做的高雅艺术普及其实是‘软件’上的推动,但是‘软件’到了一定程度,一定是需要‘硬件’给予强有力支撑的。
在这其中,文创50条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提供了非常大的推动力。王勇特别指出,文创50条关注到了文化领域的每一个可能性,不仅为上海的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助力,关键是为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如何推动文化发展提供了样板。
在文化的‘大盘子’里有非常多方向,现在我们努力去把每一个分支都做到极致,再往下发展,要更多考虑跨界和融合就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所大学的音乐学院院长,王勇眼下正思考的亦是多元,我们正尝试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互动,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跨学科联动。未来,‘多元’一定会是我们发展的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