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10期内容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期间,冬奥遗产以及冰雪产业的话题得到再次聚焦。冬奥会成功举办之后,发展全民冰雪体育产业有了真正稳固的依托点。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探索后冬奥时代,如何解答将冬奥遗产最大化利用这道附加题,为全球冰雪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率先提供中国方案。
冬奥遗产再利用具备清晰规划
究竟什么是冬奥遗产?冬奥会留下的遗产存在于方方面面,除了场地、场馆等可视化遗产,还有许多非可视化遗产。总结归纳为七个方面:体育遗产、经济遗产、社会遗产、文化遗产、环境遗产、城市发展遗产、区域发展遗产。
2022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国际奥委会可持续与遗产委员会委员刘兴华介绍,吸取多个冬奥举办国遗产利用情况的前车之鉴,冬奥组委会在今年1月就面向社会公布《北京2022遗产战略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一届奥运会。其创造了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国家、主办城市、人民群众带来长期的、积极的收益,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
除了赛区内的设备设施等体育遗产需要合理规划利用,冬奥为城市带来的无形遗产也要加以利用传承。比如冬奥的举办全面提升了民众冰雪运动普及率,增加了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全社会助残扶残的意识,无障碍设施得到大规模普及,社会对残疾人越来越包容,残疾人就业渠道越来越公平、丰富;通过赛事,公民秩序意识得到提升;交通设施因冬奥更加便捷,加速了区域一体化进程,京张高铁修建提速,沿途百姓提前受益;冰雪产业带动赛区周边人口就业,比如张家口植树造林工程为1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带动接近300万人增收,张家口崇礼区当地每5个人就有一人从事冰雪行业等。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伴随着北京冬奥结束,将有更多筹办成果持续转化为冬奥遗产。所有这些将持久造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收益。
探索冬奥遗产多元化保护利用方式
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老工业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见证了多个奥运会奇迹,谷爱凌、苏翊鸣在此夺冠后,这里成为了打卡圣地。北京冬奥会结束后,首钢园迎来了旅游、参观、商业网编织的高潮。
首钢运动中心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郭晓民表示,首钢园区第一次遗产利用,是首钢老工业遗产变身冬奥赛区,第二次利用便是冬奥结束后,探索老工业遗址+冬奥遗产+文体产业结合再利用。
首钢大跳台是全球首个在冬奥会结束后得以永久保留的自由式滑雪跳台。冬奥结束至今,大跳台及周边设施没有闲置。由于大跳台的定位是园区活力聚集区,举办活动的范围以体育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先后举办过首钢园冰雪汇、谷爱凌慈善跑等活动;大跳台很受一些科技企业的青睐,举办过新能源汽车的展示发布会等。
除了大跳台,首钢园区内还有4座冰场和一座极限公园,4座冰场均为奥委会认证的标准场馆,设施先进,在冬奥期间极大保障了运动员训练需求。冬奥会结束至今,剩下2座冰场开放中,吸引了门头沟、昌平、西城、东城、平谷甚至广西壮族自治区队来训练,暑期训练营冰时排满。
极限公园面向社会开业以来,攀岩、滑板项目各有固定的几百名会员,已基本实现培训常态化。不仅2021年举办过滑板全国精英赛,今年9月还举办了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滑板表演赛。
如今的首钢园内,现代的时尚与历史的厚重并存,科技无处不在。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在服贸会期间表示,北京在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方面给全世界做出了示范。
对于另一处冬奥赛区延庆来说,北京市延庆区副区长任江浩表示,要把冬奥遗产变成资产。任江浩说:从冬奥遗产利用来说,延庆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是高端赛事,我们有承办冬奥的经验,要把一些国际性的锦标赛、世界杯引入延庆。第二是大众体育,我们提出目标建设户外运动城市,户外运动面非常广,不单是冰雪,现在非常流行的飞盘、桨板、腰旗橄榄球等等这些户外赛事,在延庆也非常适合。第三个方向是体育产业,中关村延庆园专门有一个体育产业园,里面汇聚了大量的冰雪科技企业。为此,延庆区政府专门出台了产业政策,对相关的企业进行奖励。
如何实现冬奥赛区常态化、长久化健康运营,持续发挥奥运效应是永远的课题。郭晓民在接受采访中表示:由于遗产再利用很难标准化执行,究竟如何利用、利用到什么水平才是合理的再利用?对此,他与首钢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例如,园区内4块冰场,引入科技企业入驻同样有可观收入。今年,园区大胆引入了探月工程相关企业,园区的科技感和活力得到显著提升。
实现冰雪产业、城市治理双升级是
最终目的
加强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是遗产利用的重要环节,这也是为中国冰雪产业升级做准备。刘兴华说。
中国冰雪产业升级为何重要?
北京冬奥会周期内触发了大量的雪场、冰场,由此带动滑雪产业链的扩张。全国现有803家滑雪场,我们不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再不断去开滑雪场。国际雪联理事、中国滑雪协会副主席郑良程说,进一步引导冰雪产业发展,就是要推动产业升级。
冬奥周期滑雪产业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扩张,接下来的几年里基础设施建设会放缓,需求增长也可能放缓。如果整个产业的供给严重大于市场需求,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导致滑雪产业形成恶性竞争。
后冬奥时代,要进一步保持和推动人民奥运的总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全民健身体系,努力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推动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群众冰雪运动。
刘兴华认为,要继续推进冰雪进校园并巩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鼓励中小学探索反季节练冰雪项目的方法。比如夏季开展轮滑、滑板、越野轮滑等陆地项目,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冬奥设施,比如大跳台、冰场每年对区内中小学轮流免费开放,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冬奥精神。
积极弘扬冬奥文化,发扬志愿者服务精神。2008年被称为志愿者元年,从那一年起,志愿者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奥运志愿者不仅带来了服务,还带来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笔宝贵的人文遗产将在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持续推进放管服,转变政府职能。以首钢园为例,目前园区为入驻企业的青年员工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或住宿补贴,以保持园区年轻活力不减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松懈,不盲目追风数字化工程,要真正为企业服务。
体育产业的特点是服务性,体育赛事撬动着整个社会资源,考验着社会服务。我国在交出冬奥圆满答卷的基础上,将持续做好奥运遗产保护利用这道附加题,为全世界树立一道中国标杆。
半月谈记者:张曦
责编:秦黛新 / 校对:张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