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第26届房地产投资展览会 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观众冒雨去辽博观看“和合中国”特展:“一次性观看这么多国宝,值得!”

时间:2022-10-10 23:18:31来源:网络作者:佚名点击:

10月9日,一场秋雨让沈阳气温骤降。

虽然户外有些寒冷,很多观众仍冒雨来到辽宁省博物馆,馆内观众观看和合中国特展的热情依旧很高。面对众多国宝文物,有人不禁感叹:有生之年,能够一次性观看这么多国宝,值得!

观众冒雨去辽博观看“和合中国”特展:“一次性观看这么多国宝,值得!”(图1)

热情:连续两天观展依然看不够

我今天又是第一批进来看展的,昨天观展后,脑海里想的都是这些国宝文物,真是看不够!退休教师李莉说。10月8日,开展第一天,李莉一早就来到辽博,成为观看和合中国特展的第一批观众。

10月9日8点,李莉冒雨再次来到辽博,她希望自己能够再次欣赏国宝文物。

记者在现场偶遇了原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程义伟,他也是连续两天来观展。程义伟说:这个展览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大有来历,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程义伟把记者带到一个陶俑前,告诉记者:

这件文物名为胡人骑驼吃饼俑,来自山西博物院藏。这件文物颇为生动,骆驼昂首站立在长方形的托板上,双峰间垫着毯子,驮着丝绢、皮囊等物品,皮囊上坐着一人,浓浓的眉毛,深目高鼻,头上戴着圆毡帽。最有趣的是骆驼上的人手里还抓着一张饼子,正在边走边吃,想来旅途辛苦,来不及休息就要急着赶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位胡商手里的饼子是‘馕’,这是一种可以存放很久的食物,传入中国后,被称为‘胡饼’,当时上至贵族下到老百姓,都很喜欢吃。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最易于在沙漠上行走,从骆驼背上所驮的货物来看,也是当时贸易往来中的大宗商品——丝绸和绢帛等纺织品。这也说明当时的胡商来到中原后,卖掉带来的金银器皿、宝石和香料等货物后,再将当地的丝织品带走返回,而且数量很大。同时,这件文物反映了展览‘和合’的主题。

观众冒雨去辽博观看“和合中国”特展:“一次性观看这么多国宝,值得!”(图2)

胡人骑驼吃饼俑

难得:跨时空、跨地域、跨种类文物齐聚辽博

记者在现场看到,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前吸引了诸多游客。此件文物使用多色丝线及金线和孔雀羽线织造。图像以凤鸟为主体,其他鸟类、花卉呈散点式分布。鸟类造型优美,配色华丽,织造技术高超,是元代织锦的代表作之一。

占据3个展厅、3700余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足以体现和合中国特展规模之大。其实,和合中国特展规模之大还体现在展出的文物品类多、时间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等方面。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在我省首次展出的文物197件/组,占到了展出文物总数的近一半。辽竹节形琥珀饰、东周嵌宝石金环饰、唐-宋回鹘文残片、清镀金玛瑙镶嵌望远镜等,均为首次展出。从国内多家博物馆外借的文物数量为121件/组(177单件)。

和合中国特展的策展人刘宁说:此次展览展出的展品综合运用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各类文物,以各自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来分别阐释主题。通过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绣等工艺品,体现古代中国与‘和合’有关的物质文化创造;选取与‘和合’文化有密切关系的墨迹、古籍,丰富展览内涵;选取体现人与自然生态文明、人与社会家国情怀、人与世界交流互鉴的文物,挖掘展览主题的深意;选取反映‘和合’文化发展及其当代影响的其它文物,表达‘和合’文化的魅力与影响的深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杨博/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