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残暴的屠杀面前,不仅辛德勒选择拯救犹太人,中国人一样做到了
1997年,一位老人在美国旧金山病逝,当他的女儿何曼礼正在整理遗物时,一个电话突然打了进来。何曼礼对对方在电话中所提到的其父何凤山曾在二战期间拯救过数千犹太人的事情十分惊讶,因为逝去的何凤山从未主动向她提起过,只是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有一小段涉及此事。何曼礼没想到她的父亲竟拯救了这么多的生命。
1901年,何凤山出生于湖南益阳山区的一户农民家庭,和许多故事里的主角一样,何凤山虽然出身贫困,但读书十分上心。
1921年,20岁的何凤山考入由传教士创办的长沙雅礼大学,在那里他看到了一个与乡村完全不同的崭新世界。1926年从雅礼毕业后,他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继续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求学。1932年,他成功攻取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由德返回中国。
1933年,何凤山代表湖南前往美国芝加哥参加一次博览会,在那里他利用空余时间前往芝加哥大学学习国际公法与英美文学,而这一段学习经历为他日后从事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国之后的何凤山由于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且拥有博士学位,很快便被国民政府聘用。1934年,中国与土耳其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国民政府派遣贺耀祖担任首任驻土大使前往土耳其,负责大使馆的筹建与对土外交工作。
此时的何凤山已经回国并担任湖南省主席何健的秘书,由于贺耀祖也是湖南人,所以在挑选赴土人员时,贺耀祖特意将何凤山选中,令其担任大使馆二等秘书。自此何凤山的出国外交生涯开启了。
1937年,何凤山由土耳其使馆调任国民政府驻奥地利使馆的一等秘书。由于何凤山在国外留学多年,拥有扎实的学识,操一口流利的外语,所以备受不懂外语的公使馆负责人的赏识。
此时的中国国内已是炮火连天,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企图三个月攻陷中国全境。何凤山为表达爱国之情,便用英文在奥地利的本土报刊上发文痛斥日本人的暴行,同时他在参加奥地利侨民大会上鼓励侨民为抗战出钱出力。何凤山在奥地利各地展开抗日宣讲活动,他的演讲稿也被书商命名为《迎头痛击》,在奥地利广为流传。
1938年,德国利用英、法对德妥协的绥靖政策将奥地利吞并。此后,德国令各国将驻奥使馆一律撤出并设立一个总领事馆,而何凤山在使馆撤退之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奥总领事馆领事,而也正是在这一职位上,何凤山拯救了数千犹太人,成为了中国的辛德勒。
由于德国纳粹奉行狂热的民族主义,对犹太人实行严厉的打击甚至屠杀,而当时的奥地利正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集国家,有近20万犹太人生活在这里。
面对德国纳粹的疯狂迫害,无数犹太人希望能够逃出奥地利,前往他国进行政治避难,但此时的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为了不得罪纳粹德国,纷纷出台了严格的移民法令,以禁止犹太人入境,也就是说,能为奥地利犹太人提供庇护的地方屈指可数。
正在此时,担任中国驻奥总领事的何凤山出于人性的召唤,他想到了中国国民也正在忍受此等苦难,不忍心看到犹太人深陷水火,于是一场大拯救行动就此开始。
如何拯救犹太人呢?
何凤山想的办法是通过领事馆颁发中国签证,然后将犹太人转送到中国上海等地的租界以保全他们的性命。
很快,在犹太人群体中便传播开这样的一条好消息,那便是中国的何凤山领事正在发放可以挽救性命的签证,自1938年开始至1940年何凤山离任,他发放签证的具体数量已经无法得以统计,但据人们推算,起码在4000张以上。
而上海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不对犹太人设防的国际大城市,有数万名犹太人从欧洲逃离至上海,并在此生活,直至二战结束才返回家乡。
何凤山在维也纳发放签证一事明显违反了德国纳粹政策,这导致何凤山所工作的领事馆房屋被纳粹没收,但何凤山在一个小屋子里依旧坚持发放签证。
由于此时的国民政府还希望德国能够对战争中的中国提供武器援助,所以国民政府内部也开始质疑何凤山的救助行为,1940年5月,何凤山被调离维也纳回国,不得不结束其救援之路。
回国后的何凤山继续参与到抗战事业当中。1973年,他从台湾搬往美国旧金山,改革开放后多次返回大陆探望,1997年病逝于美国。
直到他去世后,这一段历史才从前文提及的那通电话里,为人们所知悉。1995年,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学者访问德国时得知当时的犹太人如果没有签证是无法来到中国上海的,那么是谁发放的签证呢,经过他们考证之后发现正是时任驻奥总领事何凤山,由此一段传奇故事被后人发现。
2001年,联合国举办了一场名为《生命签证》的展览会,将在二战期间保护过犹太人的各国外交官的事迹展列出来,而何凤山则是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外交官。由于何凤山拯救的犹太人数量庞大,所以举办方将其照片放在了最中央的位置,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同年,以色列将何凤山授予国际正义人士的称号,并将其名字刻入国际义人园中。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在生命面前,种族与利益仿佛都失去了色彩,何凤山面对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暴行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发挥出他作为总领事最大的作用以帮助犹太人逃难至中国。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凤山此举无愧于良心,真可谓是仁人义士也。
张爽:《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中国报道》2014年第8期。
袁南生:《何凤山——拯救犹太人最多的外交官》,《湘潮》2006年第7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