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0月8日讯】
10月7日晚,国务院官网公布了一份直击高质量发展核心的重磅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时期末,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于青岛来说,技能人才也是打造六个城市的关键因子。
何为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
技能人才是所有创新创造落地成产品的最末端操作手,经过他们这最后一公里后,设计最终成为了待售产品、技术最终转换为市场价值。
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 张连钢
青岛是实体经济大市、制造业名城,拥有近200万产业工人,是全省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城市。青岛实体经济亮点频出的背后,正是一代又一代技能人才的接续奋斗——中国智慧港口的推门人张连钢、变电站的体检医生郑强、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运行监控系统在青岛地铁工程车的应用研究》的尹星、钻研动车组转向架装配技术的郭锐……他们都是青岛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
对于正在把振兴实体经济当作发展核心、下大力气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青岛来说,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之一,就是技能人才的梯队建设。只有建立起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技能人才队伍,青岛重点发力的24条产业链才能迸发出足够的活力和产能,进而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足够动能。
1、颇具前瞻性的青岛政策体系; ; ;
作为制造大市,青岛深知技能人才对企业、产业、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围绕技能人才培养引进、留住用好,出台了一系列颇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形成了针对技能人才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在堪称实体经济发展总纲领的《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青岛明确,要赋予头部企业自主荐才权,在市级人才工程评选中单独给予制造业企业一定名额;三年引进培育中级以上职称工程师4.5万人;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
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必然在产业一线,如何让技能人才的技能与产业发展的需求适配,是人尽其才的关键所在。
针对这一关键点,去年青岛就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围绕培养机制、职业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人才激励、技工教育、创响品牌等七个方面,确立7项重点目标29条创新措施,提出到2023年全市符合条件的规模以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现全覆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或与院校机构合作创建职工培训中心,支持应急、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开展安全技能、特种作业、工业互联网等职业技能培训。
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中,相关措施得到进一步细化,技能人才培育计划被单独列出。青岛立足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的目标,在人才培训、载体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比如,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给予200万元奖励;成功创建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的,按投入比例最高给予500万元奖补。
人才队伍的建设,源头在于教育,技能人才也不例外。
如何在教育阶段就做到培养与需求同频、人才与产业适配,不仅关系着产业发展能不能得到充足的人才支撑,也关系着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只有保障高质量就业,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上技能道路,进而实现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的最大痛点,《青岛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均有破题。
学历方面,青岛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突破工程,支持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创办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支持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开办酒店管理等职教本科专业10个,本科在校生规模超过3000人。
产教融合方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工程,推动每所职业院校至少与10家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遴选30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建设10个以上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从源头培养到留住用好,青岛已经构建起了完整的技能人才政策体系。
2、打造育才用才关键链条; ;
随着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推进,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多,优质技能人才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引才之外,城市更需在育才上下功夫,建设人才培育机构、完善人才培育链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有生力量。
青岛押注工业互联网赛道,自然会产生相应的人才需求。为补齐人才缺口,青岛鼓励高校针对性办学,计划培育三万名工业互联网人才。目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青岛科技大学打造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青岛电子学校开设工业互联网专业……更多工业互联网人才将走出校门,为城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跳出工业互联网,将目光投向其他产业,青岛康复大学正加紧建设,未来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康复人才;上合组织经贸学院正做深做细,输送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业务能手。目光放远,青岛培育技能人才的思路正向更多产业延伸,岛城人才将进一步和城市产业结构匹配,实现城市和人才的同频共振。
育才更要用才,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因此《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技能导向的使用制度,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技能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这就要求各地持续为人才搭建平台、提供保障,让更多人才有机会、有热情。
青岛推进揭榜挂帅,诚邀全球英才,在今年4月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青岛重磅发布了《推进揭榜挂帅的若干措施》,进一步上线揭榜挂帅平台,该平台上线仅一个月,就已有51个人才团队揭榜竞争39个项目,揭榜金额超过1.57亿元。
这些高技术人才和团队将通过揭榜挂帅平台更快对接企业,充分施展才干,更高的对接效率有助于团队更快实现发展目标,更多为城市做出贡献。相信随着平台的持续运营,人才与城市的共赢故事也将继续书写。
3、多元务实的评价体系; ;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
减少限制、注重实效,以多元标准认定人才,是中央引育人才的思路,也是青岛一直以来的遵循。
青岛在2020年9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评审权下放后,着眼于城市发展对人才队伍的需求,科学制定评聘方案,向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关键岗位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在评价的标准和维度上,更坚持以创新力、技术力和实际贡献为导向,为业内公认的优秀人才放开限制。以此为基准,两年内青岛确定了27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资格人选,遍布教育、农业、医疗等各行各业。
受益于这一评价思路的不止事业单位的尖兵,还有企业中的技能人才。
青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技能评价改革,支持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发动本行业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空间。让市场决定人才,鼓励人才适应市场,激发企业和人才两端的活力。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青岛区域总经理官祥臻就是受益者之一,她被评为青岛C类高层次人才,享受山东省级人才工程人选同等待遇。
如果按照传统的学历、头衔、称号等评价标准,官祥臻并不符合条件。但根据《青岛市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开放人才评价场景后,企业可按薪定才为人才申报相应待遇,专攻工业智能化的官祥臻因此获评,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37项绿色通道服务。
让人才得到充分认可,才能使其对城市的粘性进一步增强。人才的评价和表彰激励机制代表着城市对他们的认同,关乎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青岛读懂人才,读懂发展逻辑,以更多元的评价体系认可每一位人才对城市的贡献。
新时代有新作为,青岛敞开怀抱、迎四海人才,让城市价值与人才价值双向奔赴、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