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
西安市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牵引
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为突破
提高创新能力
提升科研实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
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科研投入推动创新能力日益攀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把握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宝贵机遇,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打造硬科技创新品牌,科研活动投入力度和经费支出不断加大。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突破五百亿,达506.06亿元,比2012年增加276.56亿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长12.4%。纳入研发经费调查的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研究与试验活动(即开展R&D活动)的企业占22.2%,R&D经费内部支出比2017年增长48.3%。2012—2020年,R&D经费投入强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保持较高水平,年均5.15%,高于全省2.9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2个百分点。
科研投入推动创新能力日益攀升。2020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在全省20个获奖通用项目中,西安市独占19项。2021年3月,西安市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中,西安市以第七位居全国十强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加强科技资源交流,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就地转化,科技实力不断释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尖端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涌现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成果。北斗导航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下水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都有西安科技助力支持。
随着《西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2—2020)》出台实施,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总量64131件,是2012年的5.4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055件,是2012年的4.0倍。
高新技术产业驱动硬核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延伸产业链,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特别是近年来,在光电芯片、民生健康、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西安市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产业聚集区,为高技术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年末,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140家,是2012年末的十余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57.05亿元,比2013年增加77.05元,2014—2020年年均增长10.1%;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2%,再创新高。
2021年6月,西安市正式启动创建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将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禀赋,抢抓国家支持硬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为全国硬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西安样板。
科技创新活力充分激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市加快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人力资源持续增长,汇聚高水平多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020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两院院士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9人。2020年,西安市开展R&D活动的单位有1032家,比2012年增加645家,增长近2倍;R&D活动人员12.65万人,比2012年增加3.46万人,增长37.6%。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R&D活动人员中,研究人员2.53万人,占比为46.1%,比2017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3.88万人年,比2017年增长12.5%。
责编: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