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第26届房地产投资展览会 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

时间:2022-10-03 12:31:49来源:网络作者:佚名点击: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

童年是什么?对我而言,是上学前一碗豆腐脑和一根油条的早餐,也是放学后丢沙包和跳房子的傍晚。

长大后慢慢察觉,这些琐碎的回忆共同构成了自己的日常好恶与审美情趣。

那些在我们孩童时代便悄然植根的习俗、文化,又再次通过生活的点滴传承给下一代。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3)

|《陀螺》中,爷爷为孙子亲手做的玩具

可我们有多久没有亲手做一道家乡美食了?又有多久没有动手做一件小玩具给自己、给孩子了?

从小和姥姥、姥爷长大的我,记得小时候每年生日,姥姥会亲手做驴打滚,我总是眼巴巴守在厨房,边看边偷抓炒好的花生来吃。而她做的驴打滚有着独家秘制的配方,长大后再也没吃到过同样的味道......

我还记得,姥爷一直很喜欢动手,没有什么玩具的时候,就用石块在水泥地上画画,教我认动物;有时用毛笔蘸着水,在方形的砖块上教我和姐姐写字。

在一切触手可得的时代里,我们仿佛渐渐丢失了那些原始的乐趣,跟着丢失的,还有那些日常里沉淀出的传统文化。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4)

|传统,有时是逢年过节亲手做的一桌家常菜

传统文化四个字,讲起来沉甸甸的,可当我们把它拆解于日常,其实既不重也不远:

日常,是南方的稻米,北方的面点;

是过年时妈妈包的饺子,早餐时爸爸蒸的包子;

是餐桌上的瓷碗,书桌上的砚台;

是发于心却止于口的爱,是隐匿却也直接的行动。

日常即是,食物中的亲情,玩乐中的回忆。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5)

今天我要介绍给你的,正是一套可以瞬间拉回成年人的记忆、吸引小朋友兴趣的,日常传统文化宝典 —— 《中国基因》绘本。

我保证它好看,好玩,又好吃!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6)

瞬间唤醒中国基因

精致画笔与温情韵文里的日常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7)

从食物到器物,从亲情到友情,从日常到家国,这是一套细腻的小书。

说它小,是因为一拿到手,你会被扑面而来的亲近与温暖包裹,这是一套可以走进心缝中的绘本。

而传统文化这四个分量极重的文字,在作者的韵文及插画家的描绘下也变得柔软可亲。

常读绘本的人,对郝广才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

他是格林文化总编、童书创作人、台湾绘本教父。他参与创作的童书,因内容制作精美、创意别出心裁,而屡获国内外大奖,包括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最佳插画奖等。1996年,他曾受邀担任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评审,也是该展览首位亚洲评审。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8)

|书中文字与插画相映成趣,形意兼得

写作的关键是图像思考,所有的东西都要能画成图像,能看得见。

这样的写作方式,对于童书及绘本的创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 通过简短的文字,在孩子的脑中形成图像,帮助他们理解内容,并充分激发想象力。

这套书在郝广才老师的笔下,有着各自独立的叙事逻辑,文字浅白却富有诗意,是真正的以文写画。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9)

|《茶》中的宝塔诗

比如在《茶》这一册中,前后各有一首郝老师创作的宝塔诗。

形式取自元代诗人元稹所作的茶诗。但他的版本以最浅的字句、老少皆懂的含义,道出了种茶、泡茶、喝茶的过程,一幅生动的图卷也在脑中随着宝塔慢慢铺展开来。

既然是绘本,当然少不了以画译文。

这套书更为吸引人的,就是它温暖浪漫又复古的画风。作者聚集起中外一流插画家,将他们的画笔汇于一处,复原传统中的日常。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0)

|《包子》中细腻的插画

9册书中,有4册插画皆出自年轻的插画家莫妮卡·巴伦戈。

她的画一眼便能被迅速识别:淡淡的暖黄色调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复古滤镜的老照片,细腻又粗旷的铅笔线条将人物的情绪与动作刻画得灵动优雅。

也许是因其对中国文化的偏爱,她笔下的中华情愫随着故事推进,一点点溢出笔尖,流进读者心头。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1)

|画风魔幻艳丽的《米食乐》

《米食乐》《饺子》这两册,由另一位意大利插画家多明尼可尼绘制。

他的画,充满着魔幻现实的色彩。线稿细腻精致,用色大胆且明艳饱满。沉浸于他的画面中,会让人很容易进入幻想世界。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2)

|阿梗笔下的一碗碗汤,香气四溢

《妈妈的一碗汤》来自艺术家潘丽萍(阿梗),她是中国十大新锐女漫画家之一。

她的画配色恬淡温馨,淡淡的水彩配以舒缓流畅的线条,清新自然。她以纸张为舞台,一碗碗汤缓缓流动其间,翻看时,恍惚间觉得香气扑鼻,仿佛自己已然置身于画面中。

《豆腐》来自香港插画家袁树基,为广告及杂志创作插画的他,笔下的故事中镜头叙事感很强。

在这本书中,精心设计的镜头,在对页中左右呼应。他用彩色与单色区分出故事的时间线,画面在当下与回忆中切换,像一部家庭纪录片在读者眼前上映。

《笔墨纸砚》系列来自意大利插画师克拉迪奥,他擅长用彩铅打造质感、层次丰富的画面,营造宁静悠远的气氛。

画家们用复古而浪漫的笔触,从不同视角演绎平淡生活中丰富的点滴滋味,让温暖的亲情与爱跃然纸上,精准诠释了以文写画,以画译文。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6)

吃喝玩乐里的中国智慧

文化科普与温情故事的巧妙融合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4)

从2018年起,历时近5年,才集结成这一套旨趣各异的绘本。

9本书,分别以传统文化中的吃喝玩乐为题,展开9个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

吃:平淡生活中的传统智慧

《包子》《饺子》《米食乐》《豆腐》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5)

豆沙包、小笼包、蟹粉汤包,我们都有偏爱的口味。走出门去,尝尝亲人爱吃的食物,化解心中的思念。

《包子》这本书的特色之处,在于将亲人离世后儿童应该如何应对作为主题进行呈现和讨论,选择相对沉重却极为现实的主题进行创作,在绘本领域相当难得。

亲情的温馨从头至尾贯穿本书,正是在孙女的关怀之下,奶奶才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反转长辈与晚辈关系的写法,让人充分意识到尚未被成人世界浸染的儿童的可贵之处。

逢年过节的饺子,寄托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在和面、擀面、调馅、包饺子、下锅等日常的动作里,感受最深厚的情谊。

隐藏在《饺子》背后的,是一位援疆的医护工作者,因工作长期与女儿分隔两地。画面中常以左右对照的形式,展现两人的时空关系,感人至深。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6)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7)

许多亚洲人喜爱的主食由米制成:汤圆、红豆松糕、米粉、年糕、粽子……

《米食乐》还原了这些传统米食的制作过程,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家乡的味道,什么是童年的味道~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8)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19)

豆腐,一个朴素的食材,可以变幻出百种花样——麻婆豆腐、百叶豆腐、豆腐镶肉、蟹粉豆腐、锅塌豆腐……

中国人的智慧就是,让普通的生活妙笔生花。而这一册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小小的食材如何跨越大洋,成为世界各地餐桌上的常见美食~

喝:食物器物背后的血脉亲情

《茶》《妈妈的一碗汤》

从一片树叶到一杯香茶,串联出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步骤和方法,这本《茶》让孩子见识无处不在的茶道文化。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0)

每个家庭都有一位会煲热汤的妈妈,不同时节,喝不同的汤,绿豆汤、红豆汤、鲜鱼汤、香菇鸡汤……

了解各种汤品制作过程的同时,孩子还会从汤中感受,食物与情感永远紧紧相连。

玩乐:久远的童年记忆,生活之美的种子

《笔墨纸砚》《陀螺》《瓷器》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1)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2)

《笔墨纸砚》聚焦中国传统文化里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将传统工艺融入四个家庭故事中娓娓道来。手艺的传承中,既映照出父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又讲述了人类文明的长久存续。

本书对于主题的表达,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在文末,四个家庭、四种手艺、四种人生,手艺与书法、工匠与艺术家被联系起来,最终在《兰亭集序》的创作中汇合了。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3)

瓷器,这样一件影响世界至深的中国器物,是如何制作的?又是怎样改变人的生活?当一件小小的中国瓷器被运送至大洋彼岸,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这是一个充满穿越色彩的神奇故事,让孩子从其中找到无限乐趣的同时,感受时间的流逝、历史的魅力以及科技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4)

玩具,既能传承手艺,也能传递记忆。陀螺、竹蝉、拨浪鼓、纸风车,这些经典的中国儿童玩具怎么玩,怎么做?

《陀螺》中,一根红线,贯穿起祖孙两辈人的记忆。故事中的爷爷,因患阿尔茨海默症而逐渐忘记了孙子的样子,却始终记得,孙子最爱的便是陀螺。最终,爷爷已全然忘记孙子的模样,但牵起二人情感的那根红线依然在......

舌尖上的童年,玩乐中的传统,给孩子也是给自己的“中国基因”(图2)

这是一套给孩子的文化与审美上的双重启蒙绘本,将中国文化元素,散落在充满童趣、画风清雅的故事中。

不枯燥、不说教,让孩子自然而然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但我更想推荐给成年的你,帮你找回逝去的童年,唤起温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