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5上海第26届房地产投资展览会 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行业新闻

最美乡愁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

时间:2022-10-03 01:26:18来源:网络作者:佚名点击:

原标题:最美乡愁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

编者按:

北纬23°62,东经102°83——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建水历史底蕴醇厚,自唐以来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拥有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紫陶之都。

建水文旅融合强劲,建水文庙、朝阳楼、朱家花园、团山古村蜚声中外。古桥、古塔、古井、古街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堪称历史博物馆,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中国最美风景县等桂冠。建水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古城传统风貌保护恢复暨景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临安古城和紫陶小镇两个特色小镇建设顺利推进,推动文旅融合深度发展,紫陶小镇上榜中国最美50个特色小镇。

建水交通区位优越,昆明至建水复兴号动车开通运行,穿境而过的泛亚铁路东线使建水成为连接东南亚的重要经济走廊,是云南省滇中城市群和大滇西旅游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屏、建水地域相邻、文化同源,蜿蜒百里的一湖清水,串起两城山水田园之间的秀美风光;星罗棋布的传统建筑,唤起人们埋藏心间的乡愁愿景;一湖两城的发展定位,开启了两城融合跨越的全新篇章。

建水新城 (张泽 摄)

我将清风装进衣袖里,撑一把浅淡的油纸伞,徜徉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走过四季的年轮,穿越白天黑夜的纠缠,远离城市繁华的喧嚣……夜幕降临,在光影错落间,生活在这里慢下来。

9月26日,千年古韵·最美乡愁一湖两城精品文旅线路推介会在石屏县举行。石屏、建水山水相依,自古以来文脉相连、经济相融、民情相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文情怀根深蒂固。

千年古城·紫陶之都·乡愁建水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等文化名片是两地的宝贵财富。石屏建水共有3条乡愁之旅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一湖两城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打造成为集民居、民俗、生态、农耕、历史、文化等为一体的中国最美、世界一流历史文化长廊。

红河州副州长周永瑜出席推介会并讲话。他表示,建水、石屏两县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协作,继续抓好一湖两城发展及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一湖两城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培育打造新业态新产品。

在千年古韵•最美乡愁一湖两城精品文旅线路推介会期间,中央、省、州媒体走进石屏、建水,体验滇南最美乡愁之旅,我们先将目光聚焦到建水。这座小城,总是充满人间烟火气,让身心流浪了太久的你,找到真正的归宿——

云南楼兰古城,600年光阴烙印的古民居

大门是团山民居装饰的重点,大门须弥座多是青砖雕花,也有个别为青石雕花。门头雕梁画栋,图案不一,有‘双凤牡丹’、‘双狮戏球’、‘麟吐玉书’、‘书香吉庆’、‘鲤鱼跳龙门’等。门楼披檐角起翘,两旁白粉八字墙和气势宏大的照壁,显示出屋主人的地位和财富……

出建水县城,西行13公里,323国道边,就是著名的团山古村。

团山古村是典型的家族式村寨,至今已有600余年村史;是地方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历史遗存众多的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清末民初极具特色的古民居以及寨门、寺庙、宗祠等21处古建筑,由传统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组成,体现了多民族聚居的建筑特色。

其中,张家花园是团山古村的代表,与将军第、皇恩府、秀才府、保统府、司马第、太平府、营长府合称八大院。因为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和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因此入选2006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同时,团山古村先后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之一、云南省第一批5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之一、中国旅游特色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建水一个安静而未有太多人打扰的地方。

团山建筑的精美,因为世代有人居住,所以没有因为历史的久远而衰败;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余年,仍然不朽。因此,团山也被冠以云南楼兰古城的美誉。

正午时分,深秋的阳光依然暖洋洋地透过村里的古树缝隙,慵懒地照射到古旧的民宅屋檐。身着晚清时期汉族服饰的讲解员谭学辉,声音缭绕在阳光里——

皇恩府是光绪末年始建、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二进院落,两大天井,6小天井,6个过道和房舍37件。因房屋修建者幼年丧父,其母抚孤成人,被光绪皇帝封为安人,准建立‘节孝坊’并赐‘皇恩旌表’匾悬于大门之上,于是为院落起名‘皇恩府’。现在,院子由兄弟分家化为前后两家,后院现对外接待住宿。主人张立永为退休老师,对团山、建水古往今来无不知晓,可谓团山‘活字典’。

谭学辉的声音继续缭绕着阳光,历史的画面也在阳光下的树影里恍惚出现——

其实,团山的名称由本地彝族语翻译而来,其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团山村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一圆形小山包上,故此得名团山。团山村也是一座相当典型的同姓家族聚居的村落,村里80%以上是张姓。少数外姓人家多是当年张家请来的帮工助手,他们也在这里安居乐业。

据民国初年修撰的张氏族谱确凿记载,团山张氏的先祖张福,于明朝洪武年间(1376年),从原籍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经商贸易到了新开发的云南。当时,正是大批移民在明王朝的鼓励或强迫下,成规模进入云南的时期。

张福一家三迁择里,始居于西关外蓝头坡,后迁至张宝石寨,因喜爱团山山川毓秀,风俗醇美,形势耸拔,众山环拱,甲于全境,移而居之,建百世之业,房屋栉比,子孙繁衍,竟成巨族,至今已600余年。

张福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叫张海,去了大理洱海边,如今也还有后人在那里。另一个儿子叫张山,留在了建水团山,他和他的4个儿子一起,扎下根来创家立业。从此,张氏家族在团山村逐渐发展起来。后来发展成了一个村子……

滇南著名廊桥,和那座百年历史的火车站

建水城西5公里,是西庄镇新房村,在村边的泸江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廊桥——乡会桥,一个因历史上科举考试而得名的一座桥梁。乡会桥虽然没有在同一条河上的被称为100幅美丽中国照片之一的双龙桥名气大,但也各有各个特色。

现存的乡会桥为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为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在很大程度上,乡会桥则更像一幢古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乡会桥不远处,则是个碧石铁路的乡会桥站——而个碧石铁路,是我国第一条民营铁路。车站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因位于滇南著名廊桥——乡会桥旁而得名。

从建筑上讲,乡会桥车站是一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也是个碧石铁路乃至滇越铁路上唯一的一座中西合璧的车站,而其他车站均为法式建筑。

乡会桥火车站主体建筑站房,是中法式不同建筑样式特点结合设计的单檐现代建筑。站房建筑以中式木结构为主,布局对称,部分小木作上仍然沿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升等构件作装饰。两侧还各有一面阔三间木构架与站房建筑相连接,外墙体统一为当时个碧石铁路站台建筑的黄色。

现在的墙体已经古旧斑驳,很有年代感——这里也是很多游客拍照、留影最多的地方。

进入车站,车站内不是很大,而车站内的门窗及过道,都非常小,这可能是当时的旅客不多的原因。但内部的装饰很温馨,墙上有别致的画框,有伸着长长灯杆的落地灯,还有复古的老式留声机,让人有回到民国时代的感觉。

站内的过道地面,依旧保存着当年的石板。石板光滑、斑驳,保存着岁月的沧桑。

斑驳的光线里,有细微的尘埃,光影里也有同样如尘埃般的那个年代的众生相——每当小火车鸣叫着进站时,这里马上就变得热闹起来:各种小商小贩操着嘈杂的口音,热情地吆喝起来;穿着民国服饰的各色人等,怀着各种各样的出行目的,在这里汇聚、分散,无一不是行色匆匆……

而小火车一开走,这里又恢复了宁静,只留下飞扬的尘埃和历史的痕迹。

如今,乡会桥车站已经被逐渐打造成一处网红打卡点。

2019年,乡会桥车站餐厅开始运营。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房屋租赁、环境美化和土地流转难题,和公司签订了10年的协议,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现在,餐厅有餐位200多个。餐厅开业后,每逢节假日和周末,用餐都需要预定或者排队。

2021年4月,建水县旅投公司整合260万元项目资金,协助运营方硬化了车站门口道路,装上了路灯,做好了绿化。随着运营方的努力,2021年,项目实现创收320余万元,帮助就业群众实现工资收入80余万元,每年帮助新房村集体增收4.5万元。

滇南琼玉紫陶:将泥土烧制成绝世工艺品

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建水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建水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据考证,在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建水陶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有宋代有青瓷,元代有青花,明代有粗陶,清末有紫陶的说法。

说到建水紫陶,就绕不开建水紫陶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向逢春。

1895年,向逢春出生于建水碗窑村一个普通的制陶家庭。13岁时随父亲制作粗陶器皿,19岁开始向艺匠潘金环、张桂生学制工艺紫陶。首创在无釉磨光的器皿造型上,绘画书写梅、兰、竹、菊和秦篆汉简,经过焙烧,制成古朴典雅的精美工艺品。

此后,建水紫陶从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陶,上升为一种诗书画一体的艺术品。

向逢春耗费十年,书画技艺有所成。中年后,他的作品其配色雅致,用笔清劲,脱尽匠俗之气。在继承王永清断简残贴和丁吉三淡艳装饰绝技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建水紫陶标志性的装饰工艺。

1933年,向逢春的紫陶作品被选送到美国参加百年进步博览会。以其古拙雄壮、文韵盎然的典雅气度和铿锵若磬、质明如镜的丰姿华彩征服了世界,荣获了博览会美术大奖。

1953年文化部举办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向逢春的作品参展,并被邀请到北京参观。1957年向逢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议,他制作的紫陶大花瓶得到很高评价,从此云南建水紫陶进入全国名陶之列。

1964年向逢春病逝,一代传奇人物就此落幕。五十三载光阴匆匆而过,然而并未磨灭建水人对他的记忆,他的紫陶精神,他的工匠精神将永远长存。

匠人已去,手艺犹存。

如今,向逢春的孙子向猛,作为家族第三代紫陶技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有自己的逢春紫陶厂,在紫陶街上开了家逢春紫陶店面。在昆明还有个逢春紫陶博物馆——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那里有紫陶汽锅宴、过桥米线,一楼还有个紫陶展厅。

建水紫陶里,位于建水县主城区龙窑生态城内,是云南省首个以汉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商业街,是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紫陶里以五龙湖千亩生态风光为底色,以建水千年紫陶文化为核心,打造建水紫陶博物馆,全面展现建水千年紫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市场吸引点,以汉唐建筑风格为特色,将紫陶、唐文化与景区营销活动相结合,形成了文态多元、业态丰富、集聚程度高的沉浸式汉唐风貌主题街区,旨在打造建水集文化、美食、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陶醉生活目的地。

文/张密 李姝慧 孔庆典 图/建水县委宣传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