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981年美国华裔富婆回国,中央派人接待,故人一句话让她无地自容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新中国,大陆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许多海外人士纷纷来到中国,有的人是为了回国探亲,有的人则是因为嗅到了商机。
1981年,一位美国华裔富婆趁此机会回国。她此次回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来是想回国寻找投资的机会,二来是想探亲,与昔日的故人旧交叙叙旧。
彼时,大陆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开端,类似于这样的海外华裔富人回大陆探亲并寻找投资机会的人比比皆是,十分常见。
但这位美国华裔富婆的名字出现在回国名单中,却立刻惊动了中央,对她提出的回国要求十分重视,甚至派出中纪委的领导亲自去迎接。
她到底是何身份,为何回国竟然要中纪委书记王鹤寿亲自相迎?她当年又做了什么事情,让故人的一句话说得她无地自容?这一切还要从这位富婆的身份说起。
这位美国华裔富婆的名字叫秦曼云,祖籍浙江绍兴,出生于山东济南。秦曼云出身书香门第,虽然在她出生时家族已经开始逐渐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庭环境比大多数家庭还是要富裕得多。
由于秦曼云父母思想开明且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秦曼云自幼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机会,长大后更是直接进入山东省立济南女子中学读书。
对秦曼云而言,读书升学这些事水到渠成,事情发展顺遂的让她感受不到任何欣喜。身为一名生活得意的富家女,她在校期间却并不与那些纨绔子弟为伍,反而与校内的革命人士走得非常近,并逐渐向革命者的队伍靠拢。
秦曼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主要是受到她的哥哥秦茂轩的影响。秦茂轩是一位早期参加革命的领导者,他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多次在济南组织学生、工人运动,并以济南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国民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秦茂轩的革命决心坚定,能力出众,他组织的革命运动令张宗昌头疼不已,被张宗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张宗昌欲除之而后快,遂将秦茂轩列入了通缉令。秦茂轩为了避难,先后辗转于北京、大连、上海等地,却始终没有停止工作,在各地继续组织工人运动。
期间,秦茂轩多次遇险,甚至入狱,但在共产党高效的营救行动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遗憾的是,秦茂轩在1928年初,乘坐进京列车时再次落入敌人魔爪,敌人这次十分狡猾,不留任何营救时间,秦茂轩最终于北京安定门外英勇就义。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秦曼云投身革命时,她的哥哥秦茂轩的革命事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她在哥哥的影响之下,走上革命的道路,以哥哥为榜样,开始尝试带领同学开展一些革命运动。到后来,秦曼云组织革命运动越来越得心应手,逐渐成为一名济南学生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女革命者。
由于秦曼云在读女中期间表现非常优秀,于1925年被吸纳入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形成与哥哥齐头并进之势。同年,张宗昌对爱国反帝运动展开疯狂镇压,秦曼云成为张宗昌要抓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保护秦曼云,组织先安排她转入地下工作,又安排她到苏联进行学习深造。
此时的秦曼云斗志昂扬,先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深造。在此期间,结识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分别是盛忠亮和关向应。
其中,盛忠亮与秦曼云年纪相仿,他年长秦曼云一岁,对秦曼云这样的优秀女革命者非常钦佩。两人相识后很快打成一片,盛忠亮对秦曼云的这种欣赏,也逐渐开始转变爱慕。
年轻人的爱总是那么纯粹,不夹杂任何的杂质,但年轻人的爱也不会迁就,盛忠亮对秦曼云的爱,始终没能得到秦曼云的回应,最终化为一段美好回忆,藏在了盛忠亮的心中。
关向应则比秦曼云大了6岁,他到苏联深造的时间比秦曼云早几年,更熟悉那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秦曼云与关向应相识以后,因为秦曼云是第一次出国,在莫斯科人生地不熟,短时间内还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
同样是革命的战友,关向应对秦曼云非常照顾,让秦曼云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关向应虽然与秦曼云是同年入党,但关向应的文笔功底、知识渊博的程度,以及革命经历,各个方面都能给秦曼云提供帮助。两人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还是对革命的理解上,关向应都让秦曼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惊艳。
或者说,这种特殊的感觉是一种仰慕,秦曼云被关向应的优秀深深折服。双方互相吸引之下,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确定了恋人关系。一年多的交往,让两人确定了对方就是自己想要一辈子相守的人。1928年6月,关向应和秦曼云正式结为夫妻。
1929年,这对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结束了在莫斯科的求学深造生活,携手返回国内继续开展革命事业。
彼时,国内的革命形势已然发生巨变,始终心怀野心的蒋介石,骤然背叛革命,露出凶狠的獠牙,对革命者举起了手中的屠刀,导致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尽管关向应和秦曼云夫妻二人转入地下工作,危险程度却依然节节攀升,组织为了保护他们二人,命他们转移到武汉工作。
然而,武汉也被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所笼罩,国民党特务如同噬骨之蛆,对革命者紧咬着不放,终于抓住一次机会,将武汉的机关破坏殆尽。
面对重重考验,关向应与秦曼云热情不减,重返上海继续革命事业。但这次上海之行并不顺利,关向应在上海英租界工作期间,被英租界巡捕房抓了进去。幸运的是,由于关向应工作态度谨慎,并未暴露自己的真正身份,为自己赢得了获救了机会。
周恩来得知关向应被关进英租界巡捕房后,迅速组织营救行动。将关向应成功从监狱中救出后,组织研究决定,上海太危险,关向应不适合继续留在上海,将他派到湘鄂西苏区工作,在那里与贺龙成为搭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如水上浮萍身不由己,关向应此去湘鄂西苏区,与留在上海的秦曼云从此天涯一方。异地分居无论在什么年代都是夫妻的大敌,更何况是在那样的艰苦时期,在这种处境之下,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两人分开以后,秦曼云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将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工作上。在这种全力以赴的状态下,她的革命事业开展得非常顺利,职位也随之升高,身兼要职。
但秦曼云毕竟是一个女人,她也有柔弱的一面,长期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下,她的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丝毫的缓解。
秦曼云的处境并非个例,当时留在上海的地下工作者,几乎全都是这种状态,每天与敌人周旋,时刻处于生死边缘,只要一个不小心,随时都可能会牺牲。
但秦曼云是富家小姐出身,自幼过惯了养尊处优的好日子,她的抗压能力可能会在这种时候比其他革命者要差一些。
就在秦曼云处于孤独、煎熬、压力之中时,一个昔日的同窗,因为工作原因来到她的身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在莫斯科对爱而不得的盛忠亮。
两人在国内的不期而遇,让双方再次勾起往日里在莫斯科求学的回忆。在聊天的过程中,盛忠亮得知秦曼云和关向应已经离婚,难掩内心的激动。因为,秦曼云在他的心中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如今又有了追求秦曼云的机会,他当然高兴。
离婚后不断袭来的孤独感,以及工作中带来的极大压力,让秦曼云也想找到一个能温暖自己的男人。盛忠亮在合适的时机出现,用近乎疯狂的追求表达着自己的爱意,终于如愿俘获了秦曼云的芳心,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盛忠亮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秦曼云言听计从,两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期。但好景不长,1934年6月26日下午6时许,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和秦曼云等人被中统特务抓了起来。
秦曼云在被捕之前,听说过许多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刑讯逼供时坚贞不屈,宁死也不肯向敌人妥协的事迹。秦曼云相信,自己也不会向敌人出卖革命战友。但秦曼云在入狱后,第一次与敌人的刑讯逼供距离如此近,无论是手脚上的镣铐,还是刑讯室传来的惨叫,都让她觉得毛骨悚然。
秦曼云怕了,她甚至都没能等到敌人对他实施酷刑,刚刚进入敌人的审讯室后,心理防线就彻底崩溃,曾经引以为傲的信仰,瞬间瓦解。她决定叛变的那一刻,与哥哥的壮烈牺牲形成鲜明对比,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永远也成为不了哥哥那样的英雄了。
秦曼云的领导李竹声,最终也被敌特突破,叛变了革命。
李竹声与秦曼云都身居要职,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秘密信息,加上这两个人叛变的速度实在太快,导致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组织遭到了近乎毁灭的严重打击。
最终,中央机关被迫迁离上海,转移到苏区。这还不算完,由于秦曼云掌握着苏联和党中央联络的密码,随着她的彻底叛变,这个重要的联络密码无法继续使用,一度导致党中央与苏联断了联系。
秦曼云成为叛徒,令党组织遭到巨大破坏,她的罪孽之深重不言而喻。而且,李竹声和秦曼云还供出了大量同志的信息,令许多优秀的革命者在那段时间先后落入敌人的魔窟,盛忠亮也在其中。
盛忠亮被捕时,与其他的同志一样,在被捕之前没有接到任何预警,转眼间就被抓到了敌人的审讯室。
盛忠亮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一开始革命信仰非常坚定,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始终坚贞不屈,坚决不肯出卖任何革命志士。
盛忠亮的强硬,令国民党大特务徐恩曾颇为头疼,眼看着自己酷刑用尽,却始终不能让徐恩曾开口,他决定转变思路,停止严刑逼供的手段,转而着手寻找盛忠亮的弱点,打算以此作为突破口。
徐恩曾找来了叛徒顾顺章,向他询问盛忠亮的情况。叛徒顾顺章为了讨好徐恩曾,自然不愿意放弃这次绝佳的机会,他将秦曼云与盛忠亮的关系和盘托出,建议徐恩曾以秦曼云为突破口,引诱盛忠亮叛变。
老奸巨猾的徐恩曾闻言,立刻明白自己找对了方向,马上派人联系秦曼云,让她出面劝盛忠亮叛变。彼时的秦曼云早已不是昔日的女革命者,她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自然不敢拒绝徐恩曾的命令。
次日,盛忠亮的牢房门被缓缓打开,他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遭到酷刑,或者是走到人生的终点,但他没想到的是,走进来的人不是国民党特务,却是那张他做梦都想见一面的脸,秦曼云来看他了。
为了拉拢盛忠亮,秦曼云可谓不遗余力,充分利用自己女朋友的身份,劝盛忠亮叛变。最终,盛忠亮没能守住最后的底线,选择当叛徒,供出了大量昔日同生共死的革命战友,让他们惨遭敌人的毒手。
由于盛忠亮的叛变,中央特科行动组再无秘密可言,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之下,遭到敌人毁灭性打击。
秦曼云和盛忠亮,凭借昔日革命战友的鲜血,在国民党中苟活了下来,并结为正式夫妻。国民党表面上对他们很重视,给盛忠亮在中统内部安排了官职,但叛徒自古就被鄙视,盛忠亮空有官职,却并无实权,在国民党内部也饱受冷眼。
盛忠亮原本是坚守底线的革命者,因为秦曼云的劝说后才选择叛变。他虽然也是罪不可恕的叛徒,但他与秦曼云的迅速叛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造成了他在叛变后,始终都处于纠结状态,既有自责,又有悔恨,更多的则是对秦曼云的不舍。
1937年,随着苏联和国民党之间关系的缓和,盛忠亮因为有过到苏联留学的经历,被派到苏联,负责国民党与苏联的中间联络人。
1943年,国民党组织远征军,远赴印度抗击日本侵略者。盛忠亮这一次没有选择留在秦曼云身边,他将秦曼云安顿到农村后,自己加入远征军,在郑洞国将军的率领下来到印缅战场,在那里工作了三年。
战火纷飞的年代固然残酷,却终究会迎来和平的一天,国民党被人民的军队击败后,在1949年开始大规模溃败,一些国民党军政要员早已留好的退路,纷纷逃往台湾。
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全国人民欢呼雀跃拥抱胜利!盛忠亮和秦曼云自知罪孽深重,没有资格加入这样的举国狂欢之中,只能选择跟随国民党灰溜溜地逃往台湾。
初至台湾,盛忠亮仍对国民党抱有幻想,依然全心全意地替国民党工作,负责一些对外的事务。但随着时间推移,盛忠亮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融入到现有的工作环境之中。
一来,他的叛徒身份始终是挥之不去的桎梏,限制着他在国民党内的发展;二来,国民党内部非常腐败,他并非蒋介石嫡系,在工作中屡屡碰壁,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真正能力。盛忠亮与秦曼云商量过后,决定远走美国,在那里重新开始生活。
夫妻二人带着子女移民美国以后,在那里如鱼得水,盛忠亮下海经商后,更是屡屡赚取高额利润,很快就建立了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盛忠亮牵头,秦曼云辅助,两人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华裔富豪。
生活上的富足,令盛忠亮和秦曼云衣食无忧,但精神上的亏欠和背井离乡之苦,却一刻也没有饶过他们。这对叛徒夫妇即便拥有巨资,却始终解不开心中的结,他们想找机会赎罪,想回家乡探亲的想法,随着年龄增大,日益迫切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陆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生机勃勃的景象格外引人注目。许多华侨、外资都纷纷前往大陆投资,希望乘风而上。
面对祖国敞开的怀抱,看到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年过古稀的秦曼云,归国探亲、投资,解开心中多年郁结之情的想法再也无法扼制。
她多次通过国际渠道,将自己想回国探亲、投资的想法,传达给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她的名字出现在申请回国的华侨名单中,立刻惊动了中央,组织经过商讨后,同意了她的回国申请,并委派中纪委书记王鹤寿亲自出面相迎。
王鹤寿比秦曼云大一岁,是河北省唐县人,1927年被组织派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与秦曼云是同学。
王鹤寿与秦曼云之间的渊源很深,他们一起在苏联学习,一起参加党的六大,最后又在国内一起被捕。唯一不同的是,秦曼云在关键时刻当了叛徒,而王鹤寿豁出性命坚持了下来。鉴于他们是昔日的故人,组织上才决定委派王鹤寿亲自迎接秦曼云。
关于王鹤寿奉命前往迎接秦曼云这件事,陶铸的女儿陶斯亮是亲历者之一。陶斯亮是王鹤寿的干女儿,王鹤寿去见秦曼云当天就与她取得了联系,让她陪同自己去见秦曼云。
当时陶斯亮感到非常疑惑,她不明白王鹤寿为什么要亲自接待一位美国来的客人?王鹤寿为了解开干女儿的疑惑,将秦曼云的经历大致说了一遍,并直言对陶斯亮说:我不想单独与历史如此复杂的人见面。
陶斯亮听完,立刻就明白了王鹤寿为何会叫上自己,也就不再追问其他,陪着王鹤寿一起见了秦曼云。后来陶斯亮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我与干爸爸王鹤寿》,文章详细记载了他们这次见面的许多细节。
据陶斯亮回忆,她陪同王鹤寿抵达北京饭店后,在一个装修很豪华的房间见到了秦曼云。当时的秦曼云虽然已经70多岁,但打扮时髦,脸上化了浓妆,戴的首饰也都很名贵,俨然一副阔太太的打扮,与王鹤寿一身简朴着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秦曼云见到王鹤寿以后,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不自然起来,刚才还浮现在脸上的自信瞬间荡然无存。随后,两人开始交谈起来,秦曼云作为主要的表达者,开始讲述起当年被捕变节的事情经过。
虽然秦曼云说起这些事情有些不自然,但她却时刻不忘给自己开脱,为自己变节寻找各种借口。秦曼云一边极力表示自己日后会支持共产党,也会支持国家的统一大业,一边旁敲侧击地打听着关向应死难的经过。
从她说话的口吻中可以听得出来,她对关向应十分关心,打听他的事情时,态度会变得十分诚恳。相比秦曼云不稳定的情绪,王鹤寿显得要自然得多,他始终不急不躁地听秦曼云讲话,从表情上看不出他对秦曼云的态度。
聊完之前所说的一切,秦曼云在最后将话题转移到王鹤寿身上,她故作关切地询问王鹤寿:这几年来,你受苦了吧?秦曼云这种似乎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的谈话态度,落入王鹤寿耳中后,王鹤寿的面部表情依然保持着平淡。只不过,这位故人接下来所说的一句话,却让秦曼云有些无地自容。
王鹤寿对秦曼云平淡地答道:这是我们党内自己的事情,算不了什么!
显然,王鹤寿无法原谅秦曼云当年的背叛,当年多少烈士因为她而牺牲,盛忠亮也是被她劝降,她又间接害死了多少革命同志!这些人无一不是王鹤寿的革命战友,他无法原谅秦曼云也在情理之中。
而且,几乎在相同的遭遇下,王鹤寿宁死不屈,始终坚守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秦曼云与他相比,实在是有着云泥之别!当王鹤寿说出这样一句坚如冰霜的话时,秦曼云无言以对,感到无地自容也并不意外。
此后,秦曼云又多次回国,并在国内投资建厂、设立贫困学子助学金,并去了一趟关向应的墓。
2001年12月17日,秦曼云在美国结束了一生。
她晚年回国所做的那些事情,更像是在为自己当年所犯下的罪自赎。但逝者已矣,又岂是事后做几件好事就可以挽回?叛徒之名必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永远也不可能洗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